标题:
[转帖]《夜宴》头疼!快传太医!
[打印本页]
作者:
Chobits
时间:
2006-9-22 08:17 AM
标题:
[转帖]《夜宴》头疼!快传太医!
曾几何时,历经《十面埋伏》和《无极》等大片的“洗礼”之后,对于当前中国内地的大片模式我表示严重的质疑(后详),于是乎当听闻《夜宴》和《黄金甲》也同样泥足深陷时,不免叹息依然。籍此《夜宴》公映之际,恰逢周末,无聊之至,得知有20元的团体票,勉强振作起脆弱的神经,冒险参加了这次危机四伏的《夜宴》……
·把脉《夜宴》·
影片的开头,平庸之极,是以“口述+字幕”的方式来交待故事背景(一般使用该手法大多出于成本考虑),作为《夜宴》的头牌菜,对满堂宾客实有怠慢。
处方:这里应该借鉴《达芬奇密码》中,伊万麦克雷解密“圣杯”的手法,采用短片的方式来回顾这段背景。
背景朗诵完毕后,影片就直切正题,并没有采用商业片常规的“第一本”手法(即在开头的10分钟用支线剧情来交待主角的人格特征,比如《暗战》开头何尚生处理银行劫案的干练。),而是利用主线来带出每个主角。手法本无所谓优劣,但显然《夜宴》的人格表现(或人物出场)方式略显突兀,因为缺少“第一本”的提前点睛,使得厉帝和婉后的出场人格有点模糊不清。
处方:同上。其实这里也不必采用严格的“第一本”,只要把背景介绍当作“第一本”来表现,以故事片断的方式闪回几下,各个人物的性格就呼之欲出了。
影片开头“刺杀太子”这一场的平行剪辑很不错!一边是竹林的悠然自得,一边是皇宫的昏暗压抑;一边是太子的独自吟唱,一边是厉帝婉后的妩媚调情;一边是刺客激战的动感,一边是男女偷欢的柔情。可惜的是,婉后虽有保全太子之心,厉帝却坚持铲除太子之意,给这段平行剪辑画上不太完美的句号。
处方:这里可以参考《宋家皇朝》中,蒋介石痛恨宋庆龄,计划在集市开车将庆龄撞伤;但蒋府内,宋美龄怒喝蒋介石,力挺姐姐庆龄。最后蒋介石没有表明态度,愤然离去;集市这边,汽车险险开过,虚惊一场。客观上说,《宋家皇朝》的这段平行剪辑,胜在气氛拿捏得当,结尾干净利落。《夜宴》的平行剪辑,两个场景的对比非常深刻,但结尾不够精致,略显拖沓……
对于杀机重生《夜宴》,支线情节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,可遗憾的是,影片几乎没有支线,完全就是一根筋。就好像在看一部纪录片,而不是艺术片。单线式情节使得影片的节奏张弛无道,同时悬念尽失,更难以得到震撼的结尾。
处方:宫廷的勾心斗角,自然会分裂出不同的利益集团,影片应该用支线来体现这些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,甚至可以采用两条或三条主线的方式(比如最简单直白的《指环王》系列),多线索可以大大提高影片的观赏性,籍由更多种的可能,为观众带来悬念迭起的剧情。
影片的主体基本都是宫廷的阴谋,完全是权势与智力的角逐,《夜宴》的硬伤也正在于此。继承其单线式情节的乏味,简单弱智的阴谋设计给本来就平淡的剩菜再泼上一碗凉水。无论是婉后的下毒,还是殷太常的黄雀在后,都显得刚愎自用,不光是轻敌,更轻视观众的智商。
处方:建议编剧先研读古龙先生的大作,再观摩《暗花》《非常嫌疑犯》《七宗罪》等影片激发灵感。无论是阴谋的精巧程度,还是阴谋的展现手法,抑或阴谋的严谨闭环,都值得内地阴谋片的有志之士借鉴。
影片结尾处,婉后被刺的场景,想必是煞费苦心的设计。刺客一直没有露面,而凶器很像是无鸾的短剑,在刺杀成功之后,刺客将短剑扔到水池中,最后镜头俯拍水池,这里是一个定机位的长镜头。这个长镜头看似冗长,其实很有意味。当短剑落水时,水面的浮草散开,没有任何规律,但当浮草稳定的过程中,渐渐的水池呈现出一个面具(就是无鸾的面具)图案,这个图案呈现不久,浮草进一步运动,又恢复原来的无规律。这个结尾,仿佛在暗示刺杀婉后的就是无鸾。当然,无鸾已死,那么也许就是无鸾的党羽。
这里要说的是,我很欣赏结尾的这份良苦用心,但放在《夜宴》着实画蛇添足。结尾往往是影片画龙点睛之处,这里的着墨非常考究,少一分则虎头蛇尾,多一分则臃肿累赘。婉后被刺的这个情节点,能否推动影片的整体剧情继续升华,是个关键。如果不能,少一分其实更好!
处方:婉后是个人格复杂的女人,她向往权势又多情善媚,真正可谓“爱江山更爱美男”!影片的结尾婉后被刺完全没有必要,因为她已注定孑然一生孤独终老,结尾处她得意的神情丝毫掩盖不住那份失落与惆怅,她究竟得到了什么?对于一副行尸走肉而言,生或死已经不重要,《夜宴》又何必多此一举,把短剑插入死人的心窝?
电影的立意(简单说就是电影的中心思想)直接决定着影片的层次,那么《夜宴》的立意是什么?想要传达出什么?想要给观众留下什么?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暗示,这使得观众看罢索然无味,仿佛看完一场闹剧般轰然散场而去。再仔细想想,《夜宴》是什么?这个称呼似乎也有点文不对题起来,“夜宴”仅仅就是影片高潮的场景罢了,并非影片的主旨。而且这个最后场景也缺乏必然性,故事的高潮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早朝时间、午饭时间、或某个礼庆的日子……
处方:建议研读《哈姆雷特》原著,把握其精髓再来构思《夜宴》,行似容易神难似!西方人的东西实在难把握的,那中国的《雷雨》总可以吧。立意明确以后,影片的所有素材都要围绕着这个立意服务,尽量避免陪衬喧宾夺主的尴尬;倘若立意独到,能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(诸如: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《老男孩》),那么冲奥的腰板就硬朗得多!
影片其他的方面,诸如:对白、剧情、表演等等,大都有人讨论过,这里就不谈。
·《夜宴》的舞与武·
作为古装片,《夜宴》的开头和结尾不约而同的出现舞蹈,其中无鸾与婉后还争论过舞术境界的话题。然而这些舞术的引入,并没有很好的推动剧情的发展,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影片的节奏。这些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与《夜宴》的立意一样的混沌不清,就仿佛一道不合时宜的凉菜。
处方:对于舞蹈,大部分观众(包括我)都是外行,应该简单直接的传达出舞蹈的精神,同时这个精神应该与影片的立意是相对统一或者互相反衬的。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,窃以为宁缺毋滥,应该尽可能压缩舞蹈的戏份。另外,无鸾的“面具论”(即戴面具的舞蹈才最能考验舞者的表现力)缺乏实际剧情的支撑,显得很空洞,难逃假学究之嫌。
不知道是为了继承内地大片的“良好传统”,还是冯导自从《天下无贼》开始就对武术情有独钟,一部刻画宫廷斗争的影片也硬生生的加入功夫的噱头。诚然,影片中有部分战斗场面(比如:刺杀太子、殷隼救驾),但都是属于普通的军事格斗,完全没有必要披上武侠的外衣。更何况一部偏重阴谋的宫廷戏,也不该设置成无鸾、婉后都是武林中人吧!说到底,在《夜宴》中功夫应该是恰到好处的下酒菜,而不该成为腻味的红烧肉。
处方:参考《指环王》的格斗模式(主角阿拉贡、金历、精灵王子等,哪个不是一刀一剑的砍杀敌人!),采用军事格斗代替“飘逸”的武侠风格,不要动不动就搞轻功、飞檐走壁什么的。至于主角的设置上,无鸾是否习武不重要,关键是把握好尺度。比如习武的话,要给予充分展示格斗技巧(注意!不是武侠风采!)的机会,影片开头的刺杀太子一场,他就不该做缩头乌龟!而婉后根本不该习武,试想 厉帝怎么可能留一个重心计、会武艺、念太子的女人在自己的身边?如果婉后真这么厉害,直接刺杀厉帝得了,还整什么毒酒啊!莫非,厉帝原本也是武林高手,壮士有武不轻施,只因未到出手时……晕倒。
既然功夫这道菜已经端上来,那就品尝一下吧!需要明确一点,袁和平仅仅是《夜宴》的监制,武术指导却是袁家班。袁家班不就是袁和平吗?非也!影片结束的时候,伴随着张靓颖的歌声,我特别留意着卡司名单,其中武术指导列的是袁家班的三个人——袁祥仁、袁信义、xxx(看得不清楚,大概是这样),并没有袁和平的名字。难怪《夜宴》的武术风格如此浮躁凌乱,丝毫没有袁八爷的稳重和霸气,在我看来倒是有几分程小东(代表作《英雄》《十面埋伏》)的飘逸在里头!
处方:如果《夜宴》倾向于写实的军事格斗,武术指导大可邀请洪金宝、刘家良、元彬、董玮等,相信他们的武术风格能够更加贴合影片的需要;如果《夜宴》非要采用飘逸的武侠风格,那么请在海报上注明武术指导的名字,不要在误导观众的同时玷污了袁八爷的威名。
·《夜宴》,冯氏乎?冯式乎?·
冯小刚是内地电影的传奇人物,他开创了内地的贺岁片时代,成就着与张艺谋完全不同的电影风采!从《不见不散》到《大腕》,从《一声叹息》到《手机》,冯式电影风格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电影史上,而冯式幽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实化(市井化)、粗而不俗!然而,冯导的上一部作品《天下无贼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冯式的陈规,在形式上开始减少幽默的成分,在立意上开始偏向理想化的东西——保留傻根心中天下无贼的理想。及至今天的《夜宴》,这种理想主义更加浓郁,不但故事的背景远离了现实(回到五代十国),故事的本身也远离了大众(提高到宫廷),甚至《夜宴》中青女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!
当冯导的《夜宴》不再幽默,当冯导的《夜宴》不再生活,究竟是冯氏还是冯式?这是个问题。
冯式作品一贯的经典幽默没有了,倒是留下几段笑场;
冯式作品一贯的关注民生没有了,却是醉心于权力的争斗;
冯式作品一贯的反讽社会没有了,《天下无贼》火车上的劫匪,倒更像是冯小刚的自嘲;
冯式作品一贯的低投高产没有了,三亿的投资不知道该从哪里收回。
作为一名导演,而且是名导演,在创作的历程中难免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风格转变,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。冯小刚之于《夜宴》的转变,我佩服他的勇气,但是不认同他的起跳点。
·古装+功夫+三亿=内地大片?·
回忆一下近年来中国内地的所谓大片们,操作的模式竟然如此雷同:古装+功夫+三亿!
古装——诚然中国乃文明古国,取材古代本无可厚非,可是除了《英雄》的“天下观”稍微有点历史价值外,其余故事都是杜撰的“野史”——不但立意低下,还糟蹋了中国的历史文明。最不能容忍的是,这些内地电影工作者,居然厚颜无耻的拿着中国的文化垃圾到国际上炫耀叫卖,实在“辱我民族精神,灭我国家尊严”(转自《霸王别姬》台词)!放眼环视,外国的电影大片,取材广泛,决不限于古代——有现代(《谍中谍》系列)、有近代(《拯救大兵》)、有古代(《勇敢的心》)、有未来(《ID4》)!为什么内地电影老是局限在一个时代不可自拔呢?
功夫——难道中国文化只有功夫?当年李小龙靠功夫为华语电影创出一条路,此后无论成龙还是李连杰、袁和平都是靠功夫在国际影坛落脚,甚至李安的《卧虎藏龙》都可以问鼎奥斯卡。于是乎,内地电影开始头脑发热,以为外国人就是喜欢中国功夫,只要拍功夫就容易走出国门。说到底,功夫片也不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电影类型罢了,并非唯一,撇开功夫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去拍摄的东西。香港的《无间道》,除了一场枪战戏外,基本都是靠紧张的剧情在吸引观众,最终成为当年的香港票房冠军。美国的《辛德勒的名单》,一部讲述二战悲剧的黑白片,成为斯皮尔伯格的传世之作。韩国的《王的男人》,同样是宫廷题材,但独特的视角成就了它韩国票房冠军的地位。
三亿——这个话题我在《疯狂的石头》影评中也有提及,难道大制作就是大片?成功的电影制作应该是四两拨千斤,用相对少的投资获得相对高的收益和较高的社会影响。在这点上,冯小刚以前的作品还是符合这个条件的,记得当年冯导可以在影片上映之前就收回投资,这份豪情今昔何在?花三亿的成本,收回三亿的票房,算什么本事?就《夜宴》本身而言,刨除所有华丽的场景、装束和道具,剩下的只是消瘦的骨架罢了,放到《疯狂的石头》面前,它是否还能说出“瘦死骆驼比马大”的豪言?我不是反对高投资大制作,只是希望内地电影人可以量体裁衣,不要把黄袍加身到空荡的骷髅上——那不是大片,是好大一坨屎!
·默哀·
最后,谨以十二万分诚意,为即将上映的《黄金甲》提前默哀三分钟!
欢迎光临 梦游时光互联 (http://web.meyu.net/)
Powered by Discuz! 4.0.0